作者簡介:方琰,博士,意昂体育4招商師資博士後,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意昂4旅遊規劃與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北京大學與加拿大University of Waterloo聯合培養博士🍧,研究方向為冰雪產業、休閑運動旅遊等👩👦。以第一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資源科學等專業期刊發表論文十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參與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十余項;擔任多個SSCI/SCI期刊的審稿人。此外,通過學術研究助力體旅產業發展🥱,服務北京冬奧會🪤,如參與“科技冬奧”重點專項項目、VISA 的“冬奧有她”公益項目、《中國冰雪經濟發展報告(2020)》、《海南省“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等🧑🏼⚖️,參與關於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咨詢報告被中央辦公廳采納💂🏻♀️。

國外大眾滑雪旅遊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興起並迅速發展,目前全球滑雪場數量為5000-6000家🕵🏻,分布在100多個國家🧛🏻♀️,每年吸引約4億的滑雪人次(滑雪群體為1.3億人)▶️🚼,年均產值達7000億美元🤷。滑雪旅遊的開展需要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做支撐👩🌾,涵蓋滑雪服務、管理及生產滑雪相關產品的新型產業形態。以滑雪旅遊項目及滑雪場的經營為中心,衍生了不同產品與服務的供給方和需求方🗜,形成了滑雪旅遊產業鏈🧑🏻🦰,主要包括上遊產業(如滑雪裝備和設備製造企業)、為滑雪場提供的服務和為滑雪者提供的服務。可見,滑雪旅遊產業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它既能為地區提供就業機會,又能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以加拿大魁北克省為例,2014-2015年滑雪季共有588萬滑雪人次,滑雪旅遊收入為7.77億美元,創造了12000個直接就業崗位。
1996年🙋,中國滑雪場開始向大眾開放🌁,標誌著滑雪旅遊的開始。在2001年的“國際滑雪產業論壇”上,中國政府首次將滑雪提升到產業高度❕🦜,從戰略布局上引領了滑雪旅遊的發展。隨著2022年冬奧會的推進以及國家層面利好政策的持續推出💮,中國滑雪旅遊產業近年來呈快速發展趨勢,成為最新崛起的滑雪旅遊目的地⏫,無論是滑雪場數量還是年滑雪人次均躋身世界前列💘。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其背後蘊藏的問題也很多。認清發展現狀及問題、明晰未來發展趨勢,是我國滑雪旅遊產業良性發展的重要環節❓。
一、 滑雪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一)滑雪場數量位列世界首位,但高質量滑雪場數量少,空間分布不均衡
20世紀80年代中國東北建立第一個滑雪場👁,發展至今已有742個滑雪場(其中室內滑雪場26個)🔩,數量位列世界第一😿。1996-2018年中國滑雪場數量情況見圖1。2010年至2014年,國內滑雪場數量每年增速保持在15%以上。2018年我國新增滑雪場39家,增長率為5.54%🧟♀️,同2017 年(8.82%)和2016年(13.73)的年增長率相比增速放緩。

圖1 1996-2018年中國滑雪場數量
由於冰雪資源條件限製,我國滑雪場空間分布極不均衡👐🏼。黑龍江有124個滑雪場,遠遠超過位於第二位的山東(65個),其次是新疆(60)和河北(59)🤹🏽,而華南地區的(廣西👐🏿、廣東)滑雪場數量不到1%(表1)📇。為了更精確地測度空間分布特征,通過ArcGIS 10.2對我國滑雪場進行空間分布密度分析。分析工具中的參數(核密度👰🏻、搜索範圍、輸出柵格大小)采用默認值,面積單位為960萬km²🧌,通過Jenks自然最佳斷裂點進行分級。結果表明🃏,我國滑雪場平均分布為0.84個/10000 km²,高密度分布區為華北、東北和新疆📎。其中👩🏼🏭,密度最高分布區形成了“一核心(北京),四個組團(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的格局🧑🏻🦳,東北為帶狀分布——長白山脈😟,而新疆是點狀分布——天山山脈中段。
表1 2018年中國各省滑雪場數

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滑雪場數量包括室內和室外滑雪場🧛🏿♂️;
雖然中國已有700多家滑雪場,但符合國際標準要求的高質量滑雪場不到10%,僅有7.97%的滑雪場在規模上滿足競技類滑雪賽事。換言之,中國大多數滑雪場僅配備一個或幾個魔毯,屬於體驗型的初級滑雪場。從纜車類型來看🧎🏻♂️➡️🥥,全國只有145個滑雪場配備架空索道(表1),且大部分位於東北、京冀和新疆。表明我國優良級滑雪場亦存在空間集聚🥽,發展不均衡現象突出。此外😬,對於中高級滑雪者而言,國內滑雪旅遊目的地吸引力遠遠低於海外滑雪旅遊目的地,涉及的主要因素為滑雪場積雪質量👩🏿🍳、布局規劃、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等🕰。據統計🧍🏻♀️,中國有120萬滑雪愛好者,其中超過60萬選擇前往國外進行滑雪運動,如日本、瑞士、意大利和加拿大🧖。
(二)滑雪人次增長迅速🎐,已趕超部分擁有成熟滑雪市場的國家,但滑雪參與率和轉換率低
從1996年發展至今,我國滑雪旅遊人次實現了質的飛躍👱🏼♂️。圖3展示了我國1996-2018年的滑雪旅遊人次。截止2018年底,我國滑雪人次為1970萬,同比增長12.57%。基於龐大的滑雪人次和市場規模,中國已被認為是全球主要滑雪市場之一,年滑雪人次已超過一些擁有成熟滑雪市場的國家✊🏼,如加拿大(年滑雪人次約1900萬)和德國(年滑雪人次約為1400萬)。

圖3 1996-2018年中國滑雪旅遊人次(單位:萬)
從空間分布來看💗,滑雪旅遊人次與滑雪場空間分布呈現類似的格局特征,黑龍江和河北的滑雪場擁有最多的滑雪人次,分別占全國的11.2%和10.7%。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滑雪場質量、數量和滑雪旅遊人次成正比。北京雖然只有24家滑雪場,但吸引了176萬滑雪者,占全國的8.9%,主要原因在於北京是重要的滑雪旅遊客源地🍸🤴🏽,被評為“最愛滑雪之城”。雖然隨著技術進步,南方滑雪場數量逐漸增多,但依舊不是滑雪者優先選擇的滑雪旅遊目的地🐪,僅有1%的滑雪人次(如廣西、廣東)。
表2 2018年中國各省滑雪人次

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
雖然我國年滑雪旅遊人次較高,但從滑雪者占總人口的比例來看,我國仍遠低於其他國家(表 3)🌟。歐洲滑雪參與率較高,均在13%以上🎷,其中瑞士高達37%。臨近的日本👆🏿,其滑雪活動參與率(9%)也遠遠高於中國(1%)。低參與率對於我國滑雪旅遊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表明潛在滑雪旅遊市場巨大🙇🏽。相關研究表明🦞,在我國非滑雪旅遊人口中🤒,96.01%對滑雪運動/冰雪風光感興趣,且86%的非滑雪者願意嘗試滑雪運動,這符合我國滑雪旅遊人次逐年快速增長的事實及世界滑雪產業發展軌跡。國外滑雪旅遊雖已進入成熟階段,滑雪人次呈現飽和/略微下降趨勢👨🏼⚖️,但其在發展階段,滑雪人次亦快速增長。以北美的Aspen滑雪旅遊目的地為例→,1968-1974年復合年增長率高達15.7%🧑🏽⚖️。
此外,中國滑雪者轉化率不到1%🧔🏻,即不到1%的滑雪者體驗者會轉換為滑雪愛好者,遠遠低於西方國家水平。據統計🚏,2018年我國滑雪者人數約為1320萬👩🏻🦱,其中一次性體驗者人數占比為75.38%,與2017年的75.2%基本持平。雖然冰雪運動文化薄弱是導致低轉換率的一個原因,但首次滑雪體驗不佳及滑雪安全事故是最直接和重要的因素, 如滑雪場裝備不良👩🏽🚒、雪道擁擠💇、缺乏滑雪教學等👩❤️💋👨。根據《2017年中國滑雪產業發展報告》🕒,56%的初學者因過高的費用而不願意聘請滑雪教練🏊🏻,且中國目前還沒有足夠的合格滑雪教練為所有初學者提供服務。若要實現我國滑雪旅遊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關鍵是將初滑者轉化為滑雪愛好者,實現持續消費。
表3主要國家滑雪活動參與率(滑雪者數量/總人口)

(三)滑雪旅遊者以中青年人群為主🚛,主要客源地為東北和京冀,同時南方滑雪需求蓬勃發展
我國滑雪消費人口主要以中青年為主,集中在18-44歲和45-64年兩個年齡段,分別占60.2%和37.21%🈹;月收入在5000-9999元的人群占比最高(37.31%),且月收入低於1萬的人群占樣本總體的74.37%,表明我國滑雪旅遊從小眾運動逐步向大眾化群體邁進。從性別結構看,男性與女性占比接近🉑,分別為53.23%和46.77%。我國滑雪者參與滑雪消費以一次性體驗為主,41.79%的滑雪者每次消費低於500元,其次為500-1000元(28.86%),表明我國滑雪體驗者到滑雪愛好者/發燒友的轉化率低🐀。
從滑雪旅遊客源地來看🤾🏽,我國滑雪人群主要位於北方,排名前十的滑雪旅遊客源城市中北方城市占七個(表4)👩👧👧。值得註意的是,上海的滑雪人數僅次於北京🫎,成為中國第二大滑雪旅遊客源地。由於北方滑雪場眾多,64.36%的北方滑雪者選擇在省內或周邊滑雪,而南方地區由於冰雪資源條件有限🤌🏻,跨省和出國參與滑雪項目的人數占比較高👓,分別為42.75%和16%,比北方地區高出23%;2015-2016年雪季,南方跨省參與滑雪運動的人數達650萬,市場規模約為159.8億元,表明南方滑雪旅遊需求旺盛,市場開發潛力大。
表4 2017年滑雪旅遊客源城市前十名3

(四)滑雪設備及裝備市場被國外品牌主導,國產品牌加快發力
滑雪設備和裝備是滑雪旅遊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滑雪設備主要包括造雪機、壓雪機、魔毯🏇🏿、索道👨🔧、雪地摩托等;滑雪裝備涵蓋滑雪器材、滑雪服裝🦌、滑雪配件👨❤️💋👨。在我國的滑雪旅遊產業鏈中,國外品牌始終引領國內滑雪設備與裝備市場並占據主導地位。例如👨🏿🏫,2015年國產造雪機數量為500臺左右,僅占總數量的12.5%;在330臺壓雪車數量中🧙🏻♂️,國產壓雪車數量為30臺♒️;雪地摩托總量在1000輛以下,其中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不到3%🧑🏽🦰。雖然國內滑雪裝備企業近年來逐漸崛起,如361°集團旗下品牌One Way為中國國家隊參加韓國平昌奧運會提供專業運動裝備,國產品牌“奔流極限”向俄羅斯和烏克蘭市場每年出口30萬件滑雪服,但國外品牌在我國滑雪裝備市場依舊占據主導地位,尤其在高檔滑雪板領域。
基於我國滑雪設備及裝備市場龐大,且基礎薄弱的現實情況,河北、吉林、黑龍江等省市相繼出臺冰雪產業規劃文件,明確提出支持相關企業發展的目標和措施,如《黑龍江省冰雪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2年)》,《河北省冰雪產業發展規劃(2018-2015年)》的“三個基地”建設。2019年6月,工信部、國家體育總局等九個部門聯合發文《冰雪裝備器材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提出開發一批物美質優的大眾冰雪裝備器材和北京冬奧會亟需裝備,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知名品牌,初步形成具備高質量發展基礎的冰雪裝備器材產業體系;預計到2022年,我國冰雪裝備器材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在政策出臺、滑雪市場擴大的推動下,國內滑雪設備及裝備市場投資力度逐漸加大,滑雪設備及裝備企業紛紛落戶冰雪產業園🔃。例如張家口高新技術開發區及宣化卡賓冰雪產業園分別設立了冰雪重型設備區🙋🏼,有稅收🤒、資金扶持、人才引進、土地租售等優惠政策🤸🏽。
二🔍、滑雪旅遊產業發展趨勢
(一)發展環境持續利好,滑雪旅遊產業蓬勃發展勢頭不減
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已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達到9732美元。國際經驗表明,人均國民總收入若高於8500美元,公民的文化體育消費需求增長將會加快👨🏽🌾。同時,滑雪旅遊產業在政策紅利的推動下將繼續健康快速發展🐪㊙️。根據《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 2020年我國冰雪產業總規模將達6000億元,2025為10000億元🕴🏻;2025年直接參加冰雪運動的人數超過5000萬,帶動3億人上冰雪🧑。
為全面支持我國滑雪旅遊產業更快更好的發展👨🎨,國家相關部門頒布了一系列政策,各省市也紛紛響應號召🔸,政策內容涵蓋了滑雪旅遊全產業鏈,如滑雪場地建設(《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2年)》)、滑雪需求刺激(《群眾冬季運動推廣普及計劃(2016-2025年)》)以及裝備產業發展(《黑龍江冰雪裝備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0)》)等。隨著北京冬奧會的推進🔟,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以2022年北京冬奧會為契機大力發展冰雪運動的意見》,強調從體製創新、備戰工作、冰雪運動、冰雪產業等領域實現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同時👩🏼🔬,國務院辦發布《關於促進全民健身和體育消費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於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為滑雪旅遊產業進一步轉型升級保駕護航。基於中國潛在滑雪需求市場大、政府推動力強等優勢,可以判斷,未來十年中國滑雪旅遊產業將繼續篷勃發展🧘🏿♂️。
(二)2022年冬奧會繼續點燃“滑雪熱”🚧,滑雪旅遊產業鏈將不斷完善
冬奧會直接影響滑雪旅遊產業的發展,這種影響具有持續性和融合性等特征。具體而言,冬奧會的籌備及舉辦使得冰雪外圍產業以及相關產業實現聯動發展,涵蓋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環境治理🧑🏼🌾、旅遊、相關用品製造等。政府會對相關建設項目進行規劃、審批和投資,同時吸引大量民間資本湧入👩🏼,依托冬奧會實現區域產業聯動,從場地經營、裝備器材的研發與銷售🔗♝、賽事舉辦和培訓服務等核心領域,衍生到相關的上下遊產業🧙🏿,構建完整的滑雪旅遊產業鏈💅🏼。
我國滑雪旅遊產業起步晚、發展基礎薄弱且水平較低,2022年冬奧會是促進滑雪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良好契機。隨著北京冬奧會的推進和相關資源的整合和開發,滑雪旅遊產業鏈將不斷完善,如2022年冬奧會將帶動滑雪場升級,推進設備國產化進程;推動相關企業創新,實現滑雪裝備品牌化;引爆滑雪旅遊項目投資熱潮,完善賽事產業鏈;加快滑雪安全問題的解決等。
(三)運營管理日趨成熟,滑雪旅遊產業將迎品質競爭時代
發揮規模經濟優勢,實行集團化、規模化經營,是近年來全球滑雪旅遊產業發展的一個明顯趨勢。以美國的範爾度假村集團為例(Vail Resort),其於2015年和2016年分別收購澳大利亞滑雪度假村佩裏舍(Perisher)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的惠斯勒黑梳山(Whistler Blackcomb)。2019年8月,範爾度假村集團宣布已開始與Peak Resorts公司簽訂收購協議🤔。若這次收購完成,範爾度假村集團的雪卡將囊括全球79個滑雪度假村。
隨著國內滑雪旅遊的井噴式發展🆓,競爭日益白熱化,大量滑雪場將出現生存發展問題📐,開發企業也將冷靜思考如何保持滑雪度假區的吸引力和提升滑雪者滑雪體驗,從而適應滑雪旅遊產業由粗放式向精細化轉變的趨勢🎊。目前,國內部分企業已踏上收購及規模化發展之路🧑🏽🏭。2015年,上海豫園旅遊商城收購日本北海道的滑雪度假村“星野TOMAMU”;2016年7月,萬科松花湖與橋山北大壺合作成立萬山雪業,由控股方萬科在票務經營🧑🏻🦽、營銷推廣🗄、客服體系等方面統一管理;2019年1月,中國民生投資集團收購加拿大松雞山度假村(Grouse Mountain)。同時🏕,部分滑雪場學習國外度假型滑雪場的成功經營模式👨🦽➡️🤸🏽,開展四季經營及開發特色活動🧘🏿♂️,如越野山地自行車、高爾夫、熱氣球、攀巖、叢林真人CS等。可見,消費升級必將催促滑雪旅遊產業在供給側進行結構性改革,高品質滑雪旅遊將成為未來發展主流。
(四)科技賦能引領產業變革😟,滑雪旅遊產業將開啟智慧升級
隨著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和新產業革命融合對接,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的“四新經濟”將助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能級提升。我國滑雪旅遊產業作為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類別,雖然存在群眾參與面不廣🎒、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但後發優勢明顯🧘🏻🦍。
滑雪旅遊產業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科技進步深刻影響著滑雪旅遊產業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對生產方式、管理運營⛏、消費模式的改變等👁🗨;另一方面🦵🏿,滑雪旅遊產業需要科技賦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及培育新的產業形態🧔🏽♀️。隨著5G、互聯網+、物聯網🤟🏻、VR和AR等現代科技在滑雪旅遊產業應用🐝,滑雪旅遊產業將在內容、形式、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實現創新,通過滑雪旅遊產業融合🏋️♂️、體驗智慧化、管理科技化🚴🏼♂️、運營網絡化的“智慧模式”助推產業轉型升級🤽🏻♂️。
三🐂、結語
滑雪旅遊產業作為一個發展迅速的新興產業,是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新動能🔲,也是促進旅遊消費升級的關鍵所在,在體育強國建設和國民經濟的多元功能和綜合價值日益凸顯。借著冬奧會的契機🥻,滑雪旅遊已成為體育與旅遊融合的核心內容。在這種背景下,分析和探討滑雪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及趨勢,具有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總體而言,時代賦予了我國滑雪旅遊產業重大的發展機遇,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同時,滑雪旅遊產業在過去二十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所暴露出的問題越來越清晰,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基於“南展西擴東進”戰略,通過資源依托、賽事引領、商業運作、經濟助力、文化培育等維度全面推進中國滑雪旅遊量和質的發展。
由於滑雪旅遊產業在不同階段會呈現不同特征,因此應客觀認識新時期的發展問題,充分把握未來發展趨勢🐽,積極與世界滑雪旅遊產業接軌的同時,以“體育+旅遊+文化+科技”樹立中國模式範本,將滑雪旅遊打造成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亮點📟。
摘自💁🏿♀️:《中國體育旅遊發展報告(2019~2020)》(《體育旅遊綠皮書No.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出版👨🏿🚒➾。
(如轉載🫄🏻、引用等請註明出處!)


